利用新鲜作为卖点
其实,陈成都先生是引进金门三宝的第一人。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做高粱酒这部分,但是其实,当时在厦门岛内的第一家‘金门三宝’店是陈先生开的。陈2001年,他来到岛内,在当时虎园路旁开设“金门三宝”店,主营金门高粱酒、金门贡糖和金门菜刀。那时候,大嶝小额贸易市场销售的台湾商品已累积了一定的人气,“金门三宝”的名号也在市场内叫得很响,但在市场外还未被更多人熟知。陈成都的想法是,厦门金门门对门,此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近在咫尺的两地民众隔绝,重启交流之后,厦门市民对金门的东西会感兴趣,开店卖金门特产一定会有它的市场。
陈成都:比如台湾金门三宝来说,大家知道菜刀来是有历史的,菜刀是手工打的,是两岸打仗的时候的废铁皮打的,好用耐用,大家都很噶意。金门只有生产花生和高粱,本土的高粱来做高粱酒。然后因为花生也多,才有贡糖,送礼的还是自己尝尝鲜,都是不错,因为厦门是观光城市,朋友去的人很多,当做是厦门的特色、福建的特色来馈赠亲朋好友,可以说,金门三宝或者金门高粱酒能在大陆那么快打开知名度,跟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关系。
后来的发展与他预期的一样,市民对初进厦门市面的“金门三宝”越来越噶意,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慢慢的,除了这三宝之外,包括台湾茶、凤梨酥、干贝酱等台湾特产休闲食品也进驻店内,为消费者所接受。只是在2001到2008年间的七年,“七年之痒”居然降临在这个生意人的身上。7年后他遇到什么样的转折,他的金酒路方向在哪里?歌曲后揭晓。
当时是2001年到2008年,这个时间对从事对台工作的人来说应该比较敏感,是两岸刚刚开始打破隔绝格局的前几年,两岸实现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的跨越。那么,这对从事金门进货大陆卖的陈先生来说,帮助也是不小的。
陈成都:当时还得经过第三地转口,一般一个集装箱从台湾金门到大陆,比如到厦门要一个月的时间,大三通后,差不多两个礼拜就能到我们的手中,一个时间速度快,成本接生意大部分,金门到厦门半小时就一班船,做飞机来说,比起当时经过澳门香港,费用就省了一半。
陈成都在厦门一手抓“金门三宝”,一手抓“金门美食”,相得益彰,生意越做越“好势”。但他显然不满足于只局限在厦门市场,想进一步将“金门三宝”推向北方。北方可是白酒的大本营,北方的本土品牌占据着各大消费排行榜的榜首,那么,来自南方的“小只”的高粱能pk过北方“勇壮”的高粱吗?歌曲后揭晓。
[责任编辑: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