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来自福建漳浦台创园的入驻台商蔡志阳专门研发了以树葡萄为原料的酒产品。图为树葡萄酒产品。(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互联网+”模式成为台农台商必学“功课”
家族三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台商蔡志阳离开父辈,于2012年独自来到漳浦创业,发展种子育苗事业。他告诉记者,为了适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他们专门研发了以树葡萄为原料的酒产品。他认为,这个产品更适合在电商平台销售,通过网络扩大产品品牌,增加认知度,开拓种子育苗的市场空间,获得最大效益。
在台湾,很多优质产品可能“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主要源于台湾区域面积和人口限制。但是当产品面向大陆广阔的消费市场和13亿消费群体时,如何扩大产品知名度,走进消费者心里,让他们用最便捷手段能够购买到该产品,以互联网形式扩大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空间,成为了很多来大陆创业的台企台商台农必须要做的“功课”。
目前,很多台商、台农也在淘宝、天猫、京东及微店上销售产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双管齐下,搭乘“互联网+”这趟列车,探求属于台创园产品的线上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台创园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蔡志阳说:“很多台湾人满足台湾发展现状,安于‘小确幸’心理。只有来到大陆,才会亲身感受这里发展的迅猛,才能真真切切明白为何‘互联网+’将成为大时代潮流趋势。我本来抱着小小的‘傲娇’心理,但是目前只想脚踏实地,拼命挤进这个大时代潮流中。”
[责任编辑: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