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深秋,稻穗沉沉。走进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的乡村田地间,金黄色彩铺就的大地,带来浓郁的丰收气息,酝酿成丝丝缕缕的幸福,仿佛在空气中都弥漫着那份令人心动的喜悦。但与预期的秋收忙碌不同,田间村民们或是三三两两地拉扯着家长里短,或是悠闲惬意地闲逛着。
新登镇村民王国民解释道:“现在秋收都靠机器,哪用以前那样抢天抢地的忙,根本不怕来不及!”
种粮大户成立合作社
新登镇位于杭州市西南部,历来为富阳地区粮食重镇,仅王国民一家便承包了三百多亩地,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这么多粮食,种植、收割、加工都是大工程,这在以前都不敢想啊!”王国民说道。
55岁的王国民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种了三十几年的水稻,对这片田地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说起过往的经历,他感触颇多:“以前的农忙是真忙,一家五六个劳动力围着那两三亩地,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怕涝怕旱,发芽靠稻草、热水焐,一到灌溉期,全靠一辆木头蓄水车,两个年轻小伙子用脚踩,踩一天才能浇一亩地,收割的时候又开始抢晒场,南方平整的空地少,日头也少,晒几亩粮食不容易啊。”
近年来,富阳着手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成立了五百多家大型农业合作社。稻农们借助谷物发芽机、电动灌溉设施、收割机、谷壳分离机以及一系列配套的电子称重、包装机器已经实现了粮食加工全程机械化。胚芽培育通过温室发芽,发芽率稳定可靠。灌溉排涝有专门的电动装置,旱涝都不怕。一台收割机不到半天就能收一亩田,烘干机6个小时可烘干两万斤稻谷。一袋袋稻谷倒入脱壳机、筛米机轰隆隆一转,瞬间就变成白花花的优质大米,整个水稻的收获过程从原来的一个多月缩短到了几天的时间。
王国民是应用农机的典型代表。从2008年 “国民粮油专业合作社”成立起,他先后配置了耕整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总计22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被村民称为“农机大王”。在2011年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后,王国民更是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他帮助稻农学习掌握各类农机、电机,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提升了整体农业生产水平。
电表箱立在稻田里
近年来,富阳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农网改造工程,国网杭州富阳区供电公司派专人负责,制定方案,提升线路负荷能力,解决用电难题。在最新的一轮农网改造中,王国民所在的新登镇乘庄村又一次成为“受益者”。村内导线、电杆、电表都进行了统一规划、全面升级,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络供电能力,满足了稻农秋季农忙时的用电需求。现在村里的稻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电表箱供村民取电。
同时,当地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充当起了稻农的“电保姆”,每逢灌溉或收割的农忙期,他们都会提前一个月到村里查勘电力线路,为大型的农用电力设备进行“体检”,让王国民这些“靠电吃饭”的现代化稻农放心不少。
“有句话叫人定胜天,我看现在的种稻就是科技胜天。”王国民说,现在一位身体健康的老伯就能支撑家中五六亩良田的种植,不用担心因为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的农田无人种植的局面。
如今,从农忙里“解放”出来的王国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养殖上的事情,他培育的“牛蛙水稻”采用在水稻田里放养牛蛙的模式,真正做到了全程不洒农药,绿色无公害的效果。越来越多像王国民一样的农民,开始在土地上扎根,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在胥口镇胥口村,农网改造后,不少村民的家里新购置了彩电、电磁炉、冰箱等家用电器。“以前村里电压忽高忽低,有些农户买了电器也带不起来,只能当摆设。现在用电条件好了,今年全村仅空调就添置了30多台。”村民张老伯谈起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