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广西恭城:村寨青 产业兴 乡风明

2016年10月27日 09:07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本报记者 庞革平

  “山状凤凰,翼垂东南。”走在森林覆盖率达81.14%的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举目见四时不谢之花,出户伴八节常青之树。一幅“房前屋后皆果树,一湾碧水绕村宅”的宜居画卷,生动地展现出恭城生态经济发展的成就。

  近年来,恭城县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内涵,传承地方民居特色,引导村民采用本土材料,聘请本地“土建筑师”,运用本土工艺,对莲花镇门等、矮寨等村屯进行乡土化改造,保留和传承了莲花“九甲”建筑风格,使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统风格得到活态传承。

  门等村是广西实施乡土特色建设的第一批示范村,该村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称“九甲”,数百年来,瑶、壮、汉三个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乡土风格。目前,门等村90%的村民盖了新房子,但凝聚故土情结的“九甲特色”始终沿袭,并对老屋加以修缮、利用。

  忙完了一天农活,村民苏开德正在他崭新的房子前,惬意地歇息着。当初建设这所房子时,自诩“老派人”的苏开德严格传承了辈辈相传的“九甲”风格——“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在他看来,沿袭先辈的房屋建筑风格,就是保留住了根和血脉。“每到过年,全家人都回来团聚,不论走多远,这里都是他们的根。”

  恭城有12个村屯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个村屯入选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红岩、黄岭、矮寨等7个村屯被评为广西第一批“绿色村屯”。目前,该县在乡村建设中正尝试对村落民居进行乡土化改造和重构,突出“乡土、乡情、乡愁”,让农村更好地传承农耕文明,彰显传统特色。

  火红的柿子,如蜜的柿饼,摄影“发烧友”和自驾游客从八方纷至沓来,一年一度的“柿子节”让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成了旅游新胜地。“近年来的国庆黄金周,红岩村60多家农家乐客人天天爆满,我家的柿饼能卖掉400多斤。”村民朱郭琦开心地说道。

  依托环境优美的生态新村和“金秋柿园”特色景观,红岩村村民瞄准自己拥有的“地利”,走起了“农旅结合”路子,成功打造“品瑶乡月柿、赏柿园风光、喝恭城油茶、住生态家园”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红岩村先后荣获“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培育特色农业—建设绿色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

  目前,红岩村全村已建成具有瑶族特色的楼房68栋,全都具备旅游接待功能,配套客房300多间,开办农家乐餐馆50多家,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放眼红岩村,果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红岩村的村民足不离村也能畅享现代文明。

  据了解,广西恭城855个自然村中,自然村100%订立了村规民约,村屯100%组建了保洁员队伍,乡村保洁从“要我清洁”转变为“我要清洁”,农民群众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家园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恭城的生态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