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创园休闲农业培训班暨两岸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培训班在新津开班。台湾造园景观学会理事长、中兴大学园艺学系教授欧圣荣为学员们进行主题课程演讲。(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中国台湾网7月19日新津讯 (记者 普燕 刘畅)7月19日,由农业部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台湾农民创业园休闲农业暨两岸推进美丽新村建设培训班在新津开班,来自各台创园管委会干部、台农台商、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成都县市新农办工作人员、新津部分村组干部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人员等近200余人参加培训。六位来自台湾的农业专家以及两位大陆农业专家围绕休闲农业规划与发展趋势、盈利模式、农村环境营造、农村再生产业建设等话题,分别进行了主题课程演讲,用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新颖的理念,开拓了学员们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建设成都幸福美丽新村的视野,扩宽了思路。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休闲农业处处长邵建成表示,现在农业已朝着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要转变理念,摆脱过去以“采摘”、“有机”等营销的单纯形式,要有创新发展理念,提供更多附加产品,将农耕文化活化成大家看得到、摸得着的模式,才能让农耕文化传承,被所需人群接受,让农民真正“挣到钱”。
台湾造园景观学会理事长、中兴大学园艺学系教授欧圣荣用丰富的实例,从休闲农业概念、目的、过去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在面临困境到转型再出发的扭转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休闲农业规划要避免同质化现象,产品的特色要围绕在地核心资源,在经营上也要有明确定位,不同时代,不同需求,要随时转变经营思维和理念,不断创新。
“休闲农业管理者要从传统思维向物联网思维转换,要用跨界的思维来经营农庄”,大美田园董事长、北京市休闲农业协会副会长吕彦在演讲中提到,85-90后 是未来目标消费核心人群,他们非常有个性,并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所以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青年人的思维来打造未来的休闲农业,“这是个信息革命、转型的时 代,我们只能拥抱变化”。
台湾造园景观学会研究员周先捷则建议制定一个公平、公正的休闲农业服务认证机制,建立奖惩办法,帮助休闲农场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建立起好的品牌效应,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养也很重要”,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林俊男在谈及休闲农庄赢利模式时提到,让员工与农庄融为一体,才能带动农庄服务品质的整体提升,“体验经验是消费者内在的心理感受,要用服务来为你的产品增值”。
台湾创意美学有限公司执行长徐进发、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梁大庆、台湾新绿地景观设计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陈冠宇三位专家则分别围绕农村再生产业发展建设和农村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生动丰富的讲解。
专家们的讲解生动丰富,带给学员们非常多的启迪。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万春林表示此次培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对以后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台湾专家的观点让自己很受启发。他说,时下,农村最缺少的是创业人才,希望通过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参与,让更多人才参与到休闲农业建设中。
“通过培训,让我们在引进项目类型、盈利模式等方面有了清晰思路”,湖南省岳阳台湾农民创业园纪检书记段钧溢提到,作为一个中部台创园区,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缺乏相关创意人才和可具体化项目进驻,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活动,更好的指导和促进台创园健康发展。
重庆市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综合处处长孙超也表示此次培训很有收获,深入了解台湾多年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为园区进行产业发展模式调整,园区规划设计,园区建设更接地气提供了新思路。他说,希望加强在与台湾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建议各台创园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和借鉴好的发展经验。
最后,台湾专家与学员进行了面对面互动交流,学员们针对各自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于民宿建设和经营,青年教育引导、休闲农业服务定位和经营模式、老年人旅游项目可能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完)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休闲农业处处长邵建成进行主题课程演讲。(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大美田园董事长、北京市休闲农业协会副会长吕彦进行主题课程演讲。(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台湾造园景观学会研究员周先捷进行主题课程演讲。(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林俊男进行主题课程演讲。(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学员提问。(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台湾专家与学员面对面互动交流。(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责任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