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台农共话未来:台湾农业出路在哪里?

2018年11月08日 来源:中国台湾网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现场,两岸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参展观众参观。(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中国台湾网116日长沙讯 (记者 郜利敏)47个展区、4000余家企业、1.6万种农产品、逾40万参展观众、416亿元国际农交会交易额、266亿元中部农博会交易额……这一组组数据,火爆的场面,令参与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两岸参展业者印象深刻。台农共同探讨在日益壮大的大陆农业市场中,台湾农特产品未来出路在哪里。

大陆经销商与台湾企业洽谈业务。(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担忧:台湾农产品未来凭什么优势竞争市场?

  目前大陆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视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等,涌现出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追求有机、绿色农产品。在农产品质量提升背景下,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模式也进行了升级,基础诉求也由原来“吃得饱”“吃得好”向健康化和品质化的方向转变。“吃得健康”已成为了下一个消费需求点。

  “这对于台湾农产品是一个契机!”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组长沈世然表示,虽说台湾农业规模小,但是现代化程度较高,呈现了“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暖”等特点。大家非常重视农特产品,品质要好、口感要佳,还要吃得健康。同时,台湾农特产品包装也非常精美,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他们协会经常对从事农业经营者表示,不仅要做好的产品,也要注重赋予产品生命。通过文创等形式,讲好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顾客情感产生共鸣。其实,产品的文创背后是对情感的营销。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他一直都认为台湾文创是助力产品成功进入大陆市场的加速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他发现,依托传统文化传承和当代文化发展,大陆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创产业、文化创意园,他们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为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销售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包装、创意,涌现出来了令人记忆深刻、耳目一新的产品创意,充满了故事性、趣味性、独特性。

  看到大陆农特产品的发展,他既开心也担忧,随着大陆农业现代化发展、文创市场壮大,那台湾农特产品竞争优势是什么呢?

  台青:大陆,我来了!

  “对于大陆市场,我充满了信心。”80后台湾青年邱焕森表示,中华美食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民众饮食消费比较接近,台湾农特产品在大陆市场的消费群体基础庞大。经过这届农交会参展观众对台湾特色农产品的喜爱和反馈,他更加坚定开拓大陆市场的决心。

  三年前,他开始进入家族企业,主要负责冰烤番薯产品的市场销售。他发现,产品原来主要销售欧美市场,但这需要投入长期的消费饮食习惯培养、塑造。烤红薯一直都是两岸民众的喜爱食品之一,他疑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于是,他开始“试水”大陆市场,因主要依托线下销售,效果不佳。这三年里,他一直关注、研究大陆饮食消费市场趋势、互联网+发展、大数据运用等方面,认为现在是进入大陆市场最佳时机。目前,他已和京东、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产品于11月中下旬上架。同时,他在上海成立了公司,下月公司将正式运营。

  “好酒不怕巷子深”。在台湾,很多农场经营销售和农特产品理念是“一日游”,有时农特产品甚至不需要进入市场,通过旅游等线下形式进行销售。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邱焕森发现在大陆很多产品也是“好酒也怕巷子深”,所以原先的经营理念很难在大陆行得通。他希望通过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广、树立产品品牌化,重视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融入这股市场大潮流中了!”

  未来:台农的“第二个春天”在大陆

参展观众现场品尝美食。(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2017年台湾凤梨、香蕉等水果丰收,产品价格却惨跌。祖籍福建漳平台农李志鸿现在谈起依然愤慨不已,“没销路,最终只能烂到地里。”李志鸿于2004年在漳平投资茶叶种植,目前已拥有1300亩种植基地。福建龙岩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2008年成立后,他成为入驻台创园最早的一批台农。

  据统计,漳平台创园目前拥有台资高山茶企近50家、常住台农500多人,成为了28个台创园中台商个体投资最密集的园区。去年,园区新增台资企业5家,共生产销售高山茶1600多吨,实现产值近10亿元,同比增长20%。同时,漳平台创园所产的永福高山茶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用茶,以及砥砺奋进的五年国家大型成就展。

  “很感恩。”李志鸿表示,农业农村部和省各级政府为台农在大陆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种植、经商环境。他们这些年在农业贷款、用地、用地等方面给予台农很多惠台惠农政策;修道路、建喷灌系统等,帮助台农完善基础设施;建品牌、对接电商平台,帮助台农解决“销售难”问题等,让台农们更加安心、踏实地继续“扎根发展”。目前,很多“台农二代”“台农三代”接棒父业,深耕两岸农业发展。

  据统计,2006-2017年,两岸农产品贸易额从5.7亿美元增长到32.6亿美元,增长了4.7倍。经过30年发展,两岸农业交流日益密切;产业合作平台载体稳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台商投资大陆农业持续增加。

  “目前两岸交流出现萎靡状况,最终受苦的是两岸基层民众。”两岸台农纷纷表示,希望台湾当局听到民众的呼声,积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让两岸发展的红利真正落实到两岸民众身上。“台湾农人的第二春天在大陆”,希望两岸农业融合发展越来越好。(完)

  参展的16家岛内企业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合影,点赞农交会平台。(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参展观众对台湾特色产品兴趣浓厚。(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编辑: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