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妖(中)与学者梁鸿探讨农村生态
“我觉得在台湾,说到农民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悲怆,没有呼天抢地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很平淡,农民就是农民,是一种职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我们社会的病症,也不是感觉上的陈旧乡村。绿妖用非常平淡、自然的方式描述台湾农村,看台湾农民的生活,看台湾农民的状态,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是我们在将来或者在现在,或者在以后,哪怕是乡村没有了,当我们提到农民的时候,我们就仅仅把他还原到一个职业。”谈到绿妖的新作,从事农业研究专业学者梁鸿说。
我们不是为了美化什么,只是想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绿妖新作《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是绿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她走访了台湾政府,10余个社会团体,60余位农民,记录了台湾农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时。“读到书的时候,免不了会比较台湾和大陆,从而美化一些东西,是难免的。台湾农民也并不是那么高大上。他们的内部意识形态一定也是千疮百孔的,哪怕很完善,细小的细节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可避免的,确实台湾的审美会比大陆好,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读到台湾农民在利用农会等各种自治团体中争取权益,更合理的为自己的产品争取合理的定价权的时候,一定会有的怀疑也会出现,台湾真的有那么好?回到这个问题,梁鸿这样回答。
台湾最富盛名的民间组织——农会,作为农业的辅助和补充,农会帮助农民解决了很多问题。而种地农民自发创立的产销班、休闲农业经营者加入的商圈,这些农民或者市民自发产生的团体,能否在向政府争取利益上,有更好的效果。由作为个人的对话,变成集体的诉求,更有力量。从城市向农村渗透的服务联盟、像杨儒门那样的政府监督者,从农业的外部提出需求,以购买、消费来让农民提供有机、绿色的食品,或者像一个牛牤,站在政府的脖子上,紧盯着他们的不作为。
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结合起来,农民不再被动的接受,他们有反馈的渠道,也有发言的渠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也会去争取,民间团体的丰富化,生态的多样,促使民间力量的增长,也促使农业更有活力。
青年归乡做农成可能
“台湾和大陆走过的轨迹是相似的,前几年是没有年轻人回到乡下的,一般你这么回去都认为你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但是这几年全球经济放缓,大城市失业率在增加,这个时候有地就有好处了,乡下成为了失业率的缓冲区,年轻人陆陆续续回到乡下。台湾有政策给农民一些种地的培训,使青年人有渠道回去。我采访的青年江明勋,他本是台北的一位电脑工程师,每个月收入3.5万台币,因为孩子出生,有了更大的金钱需求,他回到乡村之后,半年就赚到了他以前一年的收入。”绿妖说。
鼓励青年归乡,不仅仅是一种志愿式的奉献,只有作为农民能够得到与劳动匹配的收入和归属感,才能让青年归乡无后顾之忧。绿妖在新书中提到,江明勋种香菇,最高可在农会贷款到八百万,而台湾成熟的培训机制及自发团体,也让青年人更自然的融入到农村生活当中。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绿妖 长江文艺出版社
绿妖《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内容简介
梁鸿、张立宪倾情推荐
我们终将诗意的栖居,这是可能到来的美好
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相当丰富地呈现了台湾乡村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博弈与结合,农人的尊严、职业、创造与坚守。
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乡村,能将自己的粮食,蔬菜,水果,有保障的进入它该有的商品渠道,农人也是商人。
在乡间喝茶的农人,在他城市的客户眼中是个有个人品牌的商人……
当农民是生活的创造者与享有者,而不只是承受者,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沉默的,是积极参与的……
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乡村生活结合,与土地细水长流,人们终将收获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满足的生活。
作者简介
绿妖:现居北京,做过工人、时尚媒体编辑、电台主持人等。出版有散文集《我们的主题曲》、随笔《沉默也会歌唱》、小说集《阑珊记》、长篇小说《北京小兽》《少女哪吒》。
[责任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