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吉蕾蕾报道:日前,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争取5年内完成一次品种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品质显著改善,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安全性明显提高,适宜机械化品种比例较大幅度增加。
品种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良种增产贡献率为43%,与欧美发达国家的60%以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建设种业强国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到202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7%,种子商品率达到80%,良种增产贡献率超过50%。
为保障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必须提出更高要求。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看,我国正处于食物结构快速升级阶段,粮食消费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在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只有靠提高单产来实现,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主要途径靠品种在产量潜力上寻求更大的突破,迫切需要选育和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品种。
从转变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我国农业正处于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转变的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素质结构性下降,迫切需要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必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近年我国棉花、油菜生产出现下滑,除价格因素外,品种不能适应机械化生产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品种选育和推广必须要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轻简化管理的要求,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
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品种的竞争。跨国公司投巨资搞研发,源源不断推出新品种,并以品种输出方式抢占国际市场,国际10强销售额占到全球市值53%以上,其中先锋公司的玉米品种占全球玉米20%以上。我国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选育推广优于国外品种的优良新品种,切实把握品种的主动权。
当前,我国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种业强国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突破性品种不多、育种机制不适应、育种技术不适应、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
对此,余欣荣提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首先要加快挖掘一批有用基因和优异资源,加强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保护与利用工作,挖掘优异基因,创制优异育种材料,收集保护珍稀资源。其次,要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主创新,健全新型新品种选育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科研单位开展常规作物育种,推动科企合作,搭建分子育种公共平台。再次,建立公正精准科学的品种审定体系,加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通过种子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品种试验能力,优化品种试验布局,完善品种试验技术和标准,切实加强品种审定源头管理。此外,要进一步抓好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工作,粮棉油生产大县都要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推进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展示示范经费支持,加强对示范场投入。
[责任编辑: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