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今日刊载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林巍的特稿,讨论岛内农业发展中品牌化与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全文摘编如下:
台当局向来重视农业发展,为提高岛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积极推动品牌化来凸显台湾农产品特色,希望透过品牌为产品或服务提供附加价值。因此于98年提出之“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纳入当局6大新兴产业之一,其内容包含“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及“乐活农业”三大主轴。
其中,“乐活农业”下的农业精品即是在建立台湾农产品高品质与创新的国际形象,以“立足台湾,布局全球”为目标,借由不断的岛外参展,增加产品的国际知名度。面对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下,除了积极开拓岛外市场,全面提升农产品出口量值。
2002年台湾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虽然面对市场开放的压力,但也开启农产品出口的契机,在当局积极推动农产品国际行销计划下,经过10年后,农业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根据台当局农业事务主管部门统计,2010年农产品出口值为40.2亿美元(1,206亿元新台币),相较于入会前(2009年)的30.3亿美元(909 亿元新台币)成长了31%,亦较马英九上任前(2007年)之34.3亿元(1,029亿元新台币)成长17%。
另外,受惠于两岸直航与签订ECFA利基下,2010年台湾农产品销往至大陆为5.3亿美元(159亿元新台币),较2007年成长23%,两岸农产品贸易逆差亦由2007年之2.8亿美元(84亿元新台币)缩小为2010年之1.3亿美元(39亿元新台币)。去(2011)年1至11月出口值为5.9亿美元(177亿元新台币),较2010年同期成长24%。
尤其随着大陆消费市场崛起,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对于价格偏高的进口农产品具有稳定的购买力。因此,为拓展农产品销往大陆,台当局农业事务主管部门也于去(2011)年底委托统一梦公园生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办理之上海台湾农产品展售据点-“湾飨”。农业事务主管部门表示,该活动现场展示约 300 项台湾优质农产品,呈现台湾农业文化与真情,并以故事行销台湾特色农产品,希望打造上海据点成为台湾农产品登陆之最佳宣传销售平台。
面对竞争激烈的岛外市场,为有效采取市场区隔策略,透过塑造岛内农产品的品牌化,鼓励生产者生产高品质产品与进口品竞争,除了保护岛内农产品的形象,亦可提高价格,进一步增加农业所得;对消费者而言,产品品牌化后,则可使消费者有识别产品品质之依据,增加选购物品之机会。
除了品牌化之外,其最重要是仍在于必须思考创造产品之特性及差异性,提供够多的产品供选择,这里所说的产品特征,包括产地特征、品种特征、生产方法特征、外型特征等等。如此创造产品优势或提高通路服务的附加价值,透过差异化的行销建立通路品牌。目前在“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中,当局优先选择台湾茗茶、农村美酒、经典好米、竹制精品、金钻水产、优质蓄产计6项农林渔牧产品作为发展标的。
近来,当局在农产品卫生安全与品质方面,持续推动相关措施,已为消费者建立了普遍的肯定。建议未来除了推动及落实“产销履历追踪制度”外,也可以经由当局出资或辅导农企业,以企业化与科学化经营并整合出口,集中资源,并进军国际市场,为农民生计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