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两岸携手精耕农田 第三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侧记

2016年04月26日 15:5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本网讯(记者 阮蓓)4月26日,新津斑竹林。

  谷雨淅沥、花繁叶茂的美好时节,第三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如约而至。两岸农人欢聚一堂,共话“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共谋两地农业互利发展。

  “农业是国本,是两岸共识。”出席当天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台北市前市长、中国国民党智库副董事长郝龙斌率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两岸是兄弟,合作尤其是农业合作是最没有争议的,发展方向也是一致的,通过举办合作论坛不仅可以分享发展经验,也能促进两岸民众感情交流,对未来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农业化学出身的郝龙斌说,川台两地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台湾在精致农业、农业转型方面先行一步,在拓展农业外销、增加农业附加值方面积累了20年以上相关经验。而四川是农业大省,被誉为“天府之国”,农业资源丰富,也正在集全省之力谋划转型。在此基础上,双方通过开展务实的交流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模式,一定能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到,中国农业生产要从数量增长转向效益为先、品质提高、数量与品质并重的发展道路,这是农业精致化的问题,对此,台湾的经验可以毫无保留地与大陆分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通过举办论坛这样一个机制,树立好的典范,不仅‘断金’,更要合作互补,实现共享共赢,为两岸民众创造更多福祉。”

  顺应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抓住两岸合作交流的重点机遇,四川已成为大陆西部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拥有涉台园区最多的省份。作为川台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川台农业合作论坛机制正式启动,两地农业合作翻开新篇章。三年来,在川注册台资农业企业已达57家,合作专案200多个,金额超过65亿元,涉及农产品加工、种养殖、有机及生态观光农业、农业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

  论坛上,四川省委副书记刘国中希望川台两地能够拓宽农业合作领域,并鼓励更多的台资企业通过入股、合作、自建等形式,来四川兴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将更多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到四川,结合实际创造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川—台”融合模式。“2014年达成的《深化川台农业合作的共同愿景》,明确了两地农业合作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希望双方继续努力,加快完善交流机制,促进项目落地和两地交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刘国中说,四川正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要在2020年前实现38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其中也蕴含着众多合作机遇。“希望台湾企业家到广袤的农村去建基地、建工厂、建园区,做强企业,助农增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做了《耕读文明与农村发展》主旨演讲,分别从四川和台湾两地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广泛运用耕读文明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符号进行解读。他认为,四川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时,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即“小组微生”的建设模式,这实质上是对耕读文明的传承,增强了农户对传统民居、林盘植被、泉水沟渠的保护意识,保护了传统农村形态,传递了传统耕读文明;台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三生”农业,把农业的发展引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平衡发展,达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也是耕读文明在当代的新发展和新形式。

  台湾农村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胡兴华则进一步分享了台湾农村再生策略及经验。“台湾农业的演进经过了增产报国、三农农业、三生农业等阶段,如果说早期是解决粮食生产、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那21世纪台湾农业就是要解决农业永续问题。”胡兴华指出,一是通过政策配套,建构产业与生活利基的农村环境;二是通过经济支撑,跨域整合创新加值,扩大产业价值链;三是通过永续经营,使农村发挥农业多功能价值。“农业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还兼具粮食安全、资材供应、生态景观、环境调节、文化教育、人民生活、社会安定及国土保安等功能,有其无可取代之多元价值。”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三产融合,加快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谢瑞武介绍了近年来成都市在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思路:坚持以科兴农、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通过构建农村产权制度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农业资源保护体系等,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2015年成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逾20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0元。“2015年各级财政三农投入417亿元,其中农业投入78.6亿元,每村每年最低标准达到40万元。”谢瑞武提出,未来成都将着力打造创新高效型农业、标准品牌型农业、生态安全型农业、开放合作型农业、幸福共享型农业,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纵深融合。

  作为本届论坛举办的东道主之一——新津县,早在2006年就正式设立了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全省吸引台湾同胞来川投资创业、加强川台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来,该县确立了“精致生态、农旅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农业转型发展方向,大园区、小业主和大统筹、全托管等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学院+基地+基金+品牌”的有机创业孵化模式。“我们启动设立了千万美元级有机农业创业基金,开设了大地有机农业发展学院,” 新津县县长辜学斌介绍说,“有机食品宝库”品牌初步打响的同时,农业综合效益也开始提升。“去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200万,其中800万来自乡村旅遊。”

  论坛上,一份由四川省委农工委、四川省委台办等8个省直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和台胞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给两岸农业携手描绘了一幅更广阔的前景。这是大陆首个省级层面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和台胞发展现代农业的专门文件,从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出台了15条政策,将促进川台两地农业交流合作纵深发展。

  “峨眉山牵手阿里山,都江堰思恋日月潭。川台合作,精耕农田,当好示范。”2014年首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上的憧憬,正在巴蜀沃野上开花结果,也成为三届论坛最生动的注脚。

[责任编辑:王亚静]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