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海南海口:政府搭起“致富棚”祖孙三代齐耕耘

2016年12月05日 15:49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3亩苦瓜已经收获,1亩丝瓜只剩下最后一点;水田里20多只灰鸭在嬉戏,庭院里40多只家鸡在觅食;危房改造过的新房簇新而亮堂。这是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龙溪村贫困户冯学农的家,刻画着一家人的勤劳,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冯学农一家三代,87岁的老父亲,年过五旬的冯家夫妇,还有两个儿子,家庭贫困,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脱贫之路。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家祖孙三代一起努力,盖起瓜菜大棚,种起了包种包销专供海口“菜篮子”的叶菜,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

  “政府的扶持帮了我们家的大忙!”已是下午5点多,夕阳挂在天边,冯学农依然握紧锄头在田间忙活:“把地里杂草锄掉,我们准备种第二季丝瓜。政府为我们搭的这么好的大棚,不充分利用对不起人。”

  政府搭好的大棚一共3亩,是今年政府出资1.2万元为他家搭建的。今年冯家已经在这个新建大棚里收获了一造苦瓜、一造丝瓜,苦瓜收了4000多斤,丝瓜收了5000多斤,光这两项的毛收入就达到1万多元。冯家种瓜菜五六年了,今年的产量和收入最高,这多亏了新的大棚。

  “以前种菜很麻烦,一年要搭建一次大棚。”冯学农说,以前冯家都是用竹子搭建大棚,一年要换一次,竹子自己砍,还要买网丝,每年的成本都要1000多元,而且抗风性和耐久性还比较差。今年政府帮助建设水泥柱大棚,结实耐用,水泥柱可以用上十年八年都不会坏,铁丝两年才换一次。“既省力又省钱。以前总想建水泥柱大棚,就是攒不到这么多本钱。”

  冯家一家5口人都很勤劳,老父亲是最好的榜样。采访快结束时已是6点多,天黑了一半,老父亲才挑着一担竹畚箕回家,畚箕里放着几斤小酸桔。原来他刚刚采摘小酸桔回家。老父亲闲不住,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过饭就去干工,常常要到傍晚才回家。

  虽然如此,但冯家还是很贫困。原因在于冯学农的小儿子学习成绩很好,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的学杂费要两三万元。可是全家种瓜菜才收入1万多元,冯学农的大儿子冯松出去打散工,一年收入最多一两万元。掌握了初级电工和厨师技艺的冯松,至今未婚。“家里没钱,以前住的还是危房,谁愿意嫁给我呢?”冯松故作轻松地说。

  如今,没有新房的苦恼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政府出资6.1万元,冯家自筹资金6万元,今年建成了一栋90平方米、四室一厅的漂亮新居。这让冯松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

  “过去不敢种太多,够吃就成。因为没有技术,怕种不好;种好了又怕没有销路。”冯学农兴奋地说,过去从来没有较大面积种植叶菜的冯家,刚刚种下了1亩上海青和小白菜。

  大致坡镇委书记刘娜解释说,这是因为镇上为了推广叶菜种植,在助力海口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同时推动精准扶贫,已经举办了三期瓜菜种植技术培训。冯学农和妻子期期不落地听完了,收获很大,也让他们有了种好大面积叶菜的信心。“现在我们已经和海口市菜篮子集团谈好,贫困户种植的叶菜都将按照市场价进行保底收购。”刘娜说。

  看到政府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冯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他们希望进一步扩大苦瓜和丝瓜种植面积。

  “冯家已经提出申请,我们准备筹资为他家再搭建两三亩水泥柱大棚。”大致坡镇委副书记林芳武说。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