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山西特色种养“扶”出小康路

2016年11月30日 09:30 来源:山西农业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壶关县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等措施,形成了以旱地西红柿种植、食用菌种植、干果经济林、生猪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

  目前,壶关县已形成50多个“一村一品”旱地西红柿种植专业村;建成食用菌大棚1400余栋,每栋食用菌大棚年均纯收入近4万元。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壶关县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撬动、引导作用,创新运行体制,积极促进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金融参与的扶贫政策,精准帮扶贫困户“造血”。

  店上镇瓜掌村村民韩秀兵如是说“我原来种了60多亩西红柿,发展形势不错,想再多种点,可资金不足。后来,我从县农商银行贷了25万元,又流转了40多亩地,开始种西红柿、萝卜。”像这样政府大力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群众大范围受益的金融贷款项目,在壶关县并不罕见。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壶关县共发放小额贷款5075.74万元,涉及农户495户、企业和合作社5家,其中“富民贷”发放718.89万元,涉及贫困农户168户;“强农贷”发放2406.85万元,涉及农户327户;企业和合作社贷款1950万元。同时,积极实施小额信贷和贷款贴息等项目,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每年可稳定脱贫500多户2000多人,为农户增收致富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