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河南“中国粮仓”迈步向前

2016年10月24日 14:36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春华秋实。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三农”工作硕果累累。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量达到1213亿斤;全省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53元;全省实现67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省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喜庆时刻,本报推出一组《喜迎省十次党代会·出彩三农》特别报道,展现中原“三农”的辉煌篇章,以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继续奋力拼搏,让“三农”更出彩,为中原添光彩。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一大优势、一张王牌”。每10碗中国粮,就有一碗来自河南,每4个馒头,就有一个用的是河南面粉。作为“中国粮仓”,河南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全国农业大局就有了基本保障。

  土壤“吃上营养餐”农民种田心不慌

  杞县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除冬小麦外,大蒜种植面积逾40万亩。

  与当地众多蒜农一样,家住杞县柿园乡的吴广安,这几天也在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忙碌的不仅是蒜农,每到种蒜季节,村里便会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杞县土肥站站长刘轶群。作为吴广安的老朋友,她总会在这个时候到田间地头指导蒜农科学用肥。

  当几十年的经验遇上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肥,土壤吃上“营养餐”,大蒜丰收有保障,农民种田“心不慌”。

  刘轶群介绍说,大蒜本就属于对肥料要求较高的作物,而过去杞县蒜农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损害也已经显现,病虫害多、产量上不去、大蒜品质下降困扰着蒜农。指导农民摆脱过去超量用肥的传统习惯,采用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十分关键。

  当杞县蒜农在当地土肥站指导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200多公里外的汤阴,万庄化肥定制化生产运营中心项目即将完工,几十台产量在5万吨适合化肥定制化生产的小型机器设备,年产能达200万吨,这将是我省最大的化肥定制化生产基地,最终形成化肥产业新集群。土壤检测获得配方,电子交易平台上进行“私人定制”,就近生产,最后通过万庄农村物流干线网送达农户,化肥的C2F定制化生产将在这里成为可能。

   “接二连三”农民种粮不花钱

  正值麦播期,鄢陵县农民却迎来了新鲜事——种粮不花钱。麦种肥料不用买、喷药收割不花钱,小麦收购价却高于市场,一系列“红包”得益于北京天道裕民公司在这里开展的“农民种粮不花钱”项目,通过产业融合,二三产业反哺农业,降成本、增收益,不丧失土地使用权,农民获得高收益。

  农民种粮不花钱,底气在哪?“得益于‘接二连三’,二三产业的引入。”北京天道裕民公司总经理路健介绍说,打通金融服务,向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入,让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也带来了小麦品质的提升,更符合加工企业需求。而通过网上平台销售,产品价值进一步提升,小麦的种植成本从加工、销售中来,从完整的产业链里得到,通过规模效益和减少流通环节产生的附加利润,覆盖种植成本,从而帮助农民减负增收。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农民的“保姆”

  正值麦播,家住扶沟县崔桥镇古城村的王启吉,却不用为自家的8亩小麦播种,从去年开始,他请了“长工”——省供销社在当地建立的粮食综合产业园。大田托管工作队将为他种小麦。提起大田托管,王启吉深有感触:“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粮食,现在有人给咱种了,还比咱种得好哩!”

  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给扶沟农民带来了不少变化。省时省力之外,科学种田,也让当地农民惊讶不已。王启吉回忆去年麦播时自己的担心“麦种太少了,这收成能好?”“肥料不足庄稼咋长啊?”经过一年的观察,他竖起大拇指说:“大田托管,科学种粮,以后就在家坐着等收成啦。”

  据了解,扶沟县粮食综合产业园由省供销社和省粮食局共同建设,通过大田托管,土地集中,实现了统一管理和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当地农民摆脱土地束缚,外出打工没有后顾之忧,土地收益比以往更高。一方面,土地集中后,“组团”购买农资产品更加便宜,机械化、规模化作业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的引入,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另一方面,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