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河南平顶山:不让一个失地农民掉队

2016年10月19日 09:24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平顶山市卫东区鸿鹰街道大营村党委书记芦长平就顶着丝丝秋雨,去市里几家蔬菜批发市场了解菜价情况。回到村里,他赶到余欣菜摊前说:“老余,东环路蔬菜批发市场的花菜新鲜又便宜,你赶紧去那里进菜!”老余兴奋地点头:“中!”

  余欣今年70岁,自失去土地后,家庭十分困难。为让老余尽快脱贫致富,芦长平在村口找了一间门面房让老余夫妻俩卖菜,有空就去菜市场转转,为老余推荐蔬菜。近年来,老余夫妇靠卖菜年收入10万余元,他逢人就说:“是芦书记帮俺走上了致富路!”

  大营村是个城郊村,全村14个村民组,23800口人,2010年国家搞建设土地被征用。芦长平面对出了“农门”进“城门”的失地农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总记着老书记张榜对他说的话:“长平啊,当干部就要时刻想着群众的疾苦。”他一次次召开村“两委”会,商讨失地农民的出路,实行分门别类,一户一策,切实做好精准对接,确保300多户贫困群众在帮扶下实现全部脱贫。

  “说了算,定了干。”一场脱贫攻坚战在全村打响。2011年,芦长平拿出前些年自己干企业积攒的1700多万元,成立了长平安物业管理公司,还创办了豫祥纤业有限公司、豫辉电力公司,以发展企业带动失地农民脱贫,引领村民搞建筑、跑运输、发展花卉产业、饮食业……就这样,村里8000多名青壮劳力不出村就有了活干。

  坚决不让一个失地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本着这样的信念,芦长平带领群众在村里实施了“造福工程”、“精准扶贫工程”,发展第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失地农民脱贫之路。大营村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很多村民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4000元到去年猛增至8000元。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