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江苏苏州:新型农民扛大旗

2016年08月23日 08:37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型农民正在推动鱼米之乡的苏州走向现代农业的前沿。据苏州农业部门统计,目前,苏州市已建成万亩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6个,总面积达95万亩;全市拥有专业大户1500多户,家庭农场119家,合作农场186家;完成培育持有“涉农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持证”的农民93792名,居江苏省首位。

  “80后”的林亚萍,就是在苏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典型的“新农民”。2008年从扬州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毕业后,林亚萍与苏州一家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签约,担任技术指导员。一年后,在苏州市政府的帮助下,林亚萍申请了5万元贷款,租赁15亩土地,自主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草莓基地”,培育脱毒草莓。2012年,林亚萍创办苏州市小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将草莓种植面积扩大至20多亩,年产草莓逾6万斤,年销售额达60多万元,林亚萍还给她种植的草莓注册了商标“林莓莓”。如今,林亚萍将草莓基地搬至苏州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御亭产业园核心种植区,并担任起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林亚萍说,现在种地早就不是体力活,“拼的是脑袋和新技术”。御亭产业园这两年正实行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智能化,在园区里只要手拿一部手机或者iPad,就能浇水施肥,降温通风。借助于“智慧农业”的便利,林亚萍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14名毕业于北大、南农等高校的学生在御亭农产园当起大户,或是办起合作社。御亭产业园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苏州市青年职业农民见习实训基地”。

  与林亚萍一样,如今,很多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开网店、做微商的越来越多,摆摊挑担的越来越少;移动云端、物联网频繁出现在农民之口,种地养殖开始讲究智能和科学;大学生、“90后”频频走在田间地头,农业成为创业的热门选择。农民正在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而新农民更是懂生产、会经营的全方位人才。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