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北京密云李子:黄玉红霞满枝头

2016年08月22日 08:53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走进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万亩李子园,挂满枝头的李子黄如玉,红似霞,空气中弥散着醉人的果香。昔日专供皇帝享用的宫廷贡果,如今成为普通百姓舌尖儿上的美味。

  东邵渠镇是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属石灰岩土质。独特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非常适宜李子生长。据《北京果树志》记载,东邵渠镇石峨村距今400多年前就开始栽种李子,这里结出的御皇李子果实香醇而不浓烈,甘甜而汁不外溢。如放在室中,清香满室,果去多日后,香味不绝。

  成熟的御皇李子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一眼望去犹如黄色的玉石缀满枝头,所以称其“玉黄李子”。后由清康熙帝赐名御皇李。东邵渠镇也因此得名“御皇李子之乡”。

  早在2000年,东邵渠镇就注册了“石峨”牌商标,并设计制作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精美包装。“我们不怕有人假冒我们的商标,真正的‘石峨御皇李子’果肉和果核是分开的,用手能摇出响来,掰开是三大件——两块果肉和一个果核,这样的李子谁也无法仿冒。”石峨村村支书王明来几句话就道出了御皇李子的绝妙之处。

  不过,虽然御皇李子早就以贡品而闻名,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东邵渠的李子仍然处于散生状态,全镇种植面积不到500亩。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乡村经济,东邵渠镇近年来实施“万亩李子基地工程”,建立了7所成人示范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几年来,东邵渠镇已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民超4000人次,大大提高了种植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绿色消费的要求,东邵渠镇鼓励农民施用农家肥,禁止施用化肥;多使用生物防治,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目前石峨村的千亩李子园已经获得了有机认证,保证人们吃上放心的李子。

  如今,东邵渠镇李子种植面积已近万亩,由单一“御皇李子”发展到早中晚熟7个品种、红色黄色两大系列,预计年产量650万公斤,已成为京郊第一大优质李子基地。每年,东邵渠镇都会举办御皇李子节,时间从7月下旬一直持续至10月中旬。

  村镇之间,黄玉红霞挂满枝头;乡垄之上,沁心满腹香满果园。目前,东邵渠镇边角碎料的山地都种植了李子。尤其在御皇李子的发祥地石峨村,1100户农民已有90%以上种植李子,其中李子收入万元以上的就有800户。“我们家连山场算上有20亩地,以前种的是玉米棒子,一年下来,累死累活的也就能卖个1万块钱左右。后来村里发展李子种植,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把20亩地全都栽上了李子树。现在我们家卖李子一年能收入8万块左右呢,是以前种棒子收入的8倍!”村里的种植大户徐永军乐呵呵地说。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