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彭水:满山梨树结出飘香果 村民喜尝经果林甜头

2016年08月12日 14:06 来源:华龙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华龙网8月12日6时讯(通讯员 黄智宇)“要想富,多栽树。”这是一条耳熟能详的林业宣传标语,但栽什么树,怎么栽才能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呢?近日,笔者在彭水自治县高谷镇狮子社区采访时得到了答案。

  早在2002年第一批退耕还林项目时,高谷镇对镇内林业的发展就有了计划,他们引进了500亩各个品种的梨树,栽植到退耕户的土地里,如今,这些梨树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民正在梨林中采摘梨子。 通讯员 黄智宇摄

  栽植梨树让村民尝甜头

  当前正是梨子上市的高峰期,在高谷镇狮子社区4组,500余亩梨树林从乌江边一直延伸到山腰上,一个个梨子挂满枝头,压得梨树枝儿都“笑”弯了腰。

  村民秦永芬正乐呵呵地在梨树林里摘梨,她右手拿着铁钩,背上背着背兜,将挂在枝头上的梨轻轻摘下,放进背兜里。

  2002年时,秦永芬将家里的7亩多不便耕作的坡地纳入退耕还林项目,并在高谷镇政府的引导下全部栽上了黄花梨、苹果梨等梨树品种。三年过后,地里的梨树真的结出了一个个果子,这让秦永芬喜出望外。

  但因为村民们管理果树的技术参差不齐,果树管理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农户甚至没有对梨树进行管护,梨树林中杂草丛生,产出的梨子个小汁少,根本无人问津。

  今年,彭水县林业局利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对退耕户所在村的林业产业进行巩固,对成效差的经果林进行改造。高谷镇抓住这一契机,引进了两家公司,对原来的梨树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让这片失管多年的梨树林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年,我们对这片梨树林进行了矮化、整形、施肥,通过抚育前后产量的对比,让村民们认识到果树管理的重要性。”高谷镇林业站站长张长忠介绍。

  正是因为统一进行了管理,今年秦永芬家的梨树林产量翻了好几番,这也让秦永芬和当地的村民看到了发展经果林的甜头。

  “以前,我在林子里种些红薯、黄豆等农作物,顺便把果树也管理了,但亩产也不过1000多斤。”秦永芬介绍,今年公司对梨树林进行统一管理,亩产量一下子提高到4000多斤,周边的市民经常成群结队地到村里摘梨子,这可让当地的村民们乐开了花。

  发展果林造彭水后花园

  有了发展梨树产业的成功经验,高谷镇打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借助林业产业的发展,在高谷镇狮子社区、大青村打造集乡村旅游、经果林种植、水产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林业产业园。

  “要实现生态强镇,就要摒弃传统林业分散、低效、放羊式管理的弊端,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将土地高效益地进行利用,实现土地的高产出,同时借助区位优势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张长忠介绍。

  据介绍,高谷镇离县城仅14公里,乌江川流而过,现有兴隆新村、草莓采摘等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是彭水名符其实的“后花园”。目前高谷境内共有林地面积14万亩,其中经果林2万余亩,有大枣、梨子、琵琶、杨梅、柚子、柑桔等水果,为高谷镇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高谷镇正在进行规划,在狮子社区和大青村集中连片打造以桃子、李子为主的林业产业园,利用不利于耕作且产出低的荒山荒坡,打造万亩生态果园,并充分利用后扶资金,进行大青河梯级开发,在果园内发展水产养殖,将林业产业园打造成“上山摘水果,下山搞垂钓”的乡村旅游格局。

  “林业产业园通过万亩果园和大青河梯级开发项目,可进一步带动高谷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将在产业园内发展星级农家乐6到10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果树,既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为高谷的生态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张长忠说。

[责任编辑:王亚静]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