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之北,群山叠峦。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让河北承德肩负起首都生态屏障的特殊任务,也迫使承德面对摆脱“环首都贫困带”的艰巨挑战。
境内滦河、潮河水系是京津唐的重要水源,占潘家口水库年入库总水量的93.4%、密云水库入库总水量的56.7%。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承德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5个国家贫困县、5个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个省定贫困县和1个继续扶持县。贫困村数占行政村总数的35.5%,仍有贫困人口 47.0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8%,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深山区、坝上高寒区、水库移民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多种贫困类型于一体。承德贫困情况复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对张承地区的定位是: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周边地区的贫困问题。
理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才能摆脱贫困全面步入小康。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必须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子,既要搞生态,又要求生财,生态生财,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瞄准一个定位——绿色产业支撑脱贫攻坚
脱贫必须要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是摆在承德面前的现实抉择。
事实上,承德可以依靠自然矿产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承德是我国除攀枝花外唯一的大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黄金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位,钼、银、铜、铅、锌和花岗岩、大理石等资源丰富,域内曾经有各类矿厂1300多个。
但战略定位决定,这样的发展路子不可取,也不可持续。“承德发展产业必须从‘有烟’转向‘无烟’。”承德市市长常丽虹说,“实现产业由‘黑色’向‘绿色’的转变,一手抓矿业砍转整合,一手抓绿色生态产业崛起。”
4月8日,承德市启动百矿披绿和百矿关闭的“双百行动”,启动对100家重点矿山企业进行修复绿化,关停取缔100家资源品位低、经济效益差、矿山生态环境不达标的矿山企业。
2016“双百行动”,标志着承德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全面推进。未来3-5年,承德计划完成60平方公里损毁山体的治理,压减矿业权700个,引导矿山企业转产转型400家以上,淘汰取缔300家左右,引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产业也正在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月26日,记者来到承德市平泉县桲椤树社区,漫步在半山腰的果林里,望向山下,统一规划的民房错落有致。而几年前还并不是这般美丽景象,19个散落在偏远山区的贫困村,挣扎在贫困线上。平泉金茂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社区建设初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金茂矿业资助社区300多万元修建观光路、仿古牌楼、汽车配件厂等产业基础设施,除在桲椤树社区外,金茂矿业还利用尾矿废料在水毁耕地、荒废河谷、河滩等造田还林,建立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等。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承德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时时刻刻瞄准符合“京津后花园”要求的绿色产业。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大数据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天然山泉水和医疗康养等十大绿色产业相继落地承德,为承德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支撑脱贫攻坚,一二三产融合聚产成带,打造一批农业扶贫产业带。”承德市委常委、秘书长刘文勤说。
走进滦平县兴春和生态农业园,这里正在打造产业园内部的生态闭环。种植青贮玉米提供饲料,养殖畜禽生产肉蛋奶,畜禽粪便作为沼气工程和发酵食用菌培养基的原料,沼气发酵后的废渣、废液作为种植饲草和设施蔬菜的有机肥料。
兴春和是承德循环农业发展“小闭环”的典型代表。而坚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不仅仅是单个产业园区的小闭环,承德正在以“五个百万”工程建立全域的生态大闭环。翻开承德农业产业版图,“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材花海、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的五个百万工程正渐次绘画成型。
[责任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