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报春鸟
——刘振邦现代农业建设思想回顾
刘教授奔赴全国各地宣讲“四个三”理念和“四个为主”主张。
本网讯(记者 周泓)1979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引起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的批示,并引起长达半年的讨论。这篇文章就是刘振邦教授写的?改革传统的农业观念,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一文,文章指出:粮食的“传统观念(指“以粮为纲”)不打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就很难实现”,中国农业应该走“以畜牧业为主”的道路,通过发展畜牧业来解决粮食问题。
研讨会现场。
2016年 7月13日,“刘振邦教授追思&学术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缅怀了刘振邦教授的生平和人格,回顾和研讨了刘振邦教授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和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的突出贡献。研讨会由《荷斯坦》杂志主办,德国宝牛(BVN)育种中心北京代表处、北京世汇通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刘振邦教授是中国现代农业的起发人、倡导者、贡献者,他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颇具建树,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思想很系统、很深刻、很坚定、很超前,是改良中国现代农业的起发人、倡导者、贡献者。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他在“世界农业经济调研”谈论中,提出了“耕地种草是缓解粮食压力的现代农业之路”重要理论,影响了世界的农业,给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点明了发展之路。
刘振邦教授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还付诸实践检验,他关注土地利用效率,提倡人工种草,大量引进了各国优良的牧草种子,在全国各地试验推广;在山东高密市创办了“高密种牛育种中心”,广泛收集国内优良品种的同时,大量引进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优良奶牛和肉牛品种,向各试点和其他企业提供最优良的乳牛和肉牛品种,从而在改良国内牛的品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力推乳肉兼用牛——弗莱维赫,使牛奶和牛肉的产业链组建成为可能,是一种战略的选择,也是多元化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说,刘振邦教授一生致力于世界农业特别是西方农业的研究,他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颇有建树。在他多达200万字的著述中,系统地阐释了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特别是创新性的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四个三”的理念和“四个为主”的主张,这同“十三五”发展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一一对照,完全契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二要抓住当前粮食过剩时机,抓好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三是大力发展乳肉兼用型牛,提高奶牛养殖综合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四是办好农业专业合作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更生说,我和刘教授同事近30年,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农业专家,他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同中国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计划经济时代投放了一个搞市场经济的“炸弹”,撬开了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革的大门。
他说:“要看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我国农业的结构改革问题,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千万不能墨守农业即粮食的观念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苑郑高说,我在与刘教授的交往中,充分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我经常听他说,我们做研究,必须联系实际,用知识报效祖国,为国家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整天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他直接下基层,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服务,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注重实践,为农村改革开放事业做出重要成绩。同时,他也经常跟我说:同事之间共事,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品。做人要正,不能搞歪的斜的。
[责任编辑:王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