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京郊:一场冰雹“砸醒”了农民投保意识

2016年07月05日 10:14 来源:京郊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昨天(3日),房山区贾河村的果农王路,蹲在自家果园里,看着掉落一地鸡蛋大小的京白梨,愁容满面。“眼看着再过几个月就能采摘了,这下全给砸裂了。”王路现在唯一盼着的,就是早点收到保险公司的定损结果,希望能给这场雹灾减少些损失。

  6月30日凌晨,大兴、房山两区多地出现短时强降雨伴有冰雹天气过程,冰雹最大约8厘米,造成大量农作物受损。“当时雹子就跟从天上倒下来似的,又急又密。”王路忆起当时情况,直摇头。冰雹一停,他就冲进了果园,看到满地的落果和残枝,当时就呆了。还是老伴儿提醒他,果树上了农业保险,赶快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当天就赶来查勘了现场,每亩最高赔4000元。”王路说,“多亏当初上了保险,这一亩地56元保费,花得值!”

  同样遭受天灾,可并非每户受灾的农民都能和王路一样获得保险的保障和理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果农告诉记者,此次雹灾中,他家200亩果树几乎绝产,至少损失50万元。由于和家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些果树没上保险。“省小钱,吃大亏啊!”该果农说,村里许多果农、粮农都没上农业保险,这次雹灾“砸醒”了大家。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此次雹灾主要发生在大兴、房山,共造成16个乡镇、200余村、24万余亩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4亿余元。然而,截至目前,保险公司接到的农作物报损面积仅5.7万亩,不足总受灾面积的四分之一。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雹灾让农田、设施、果园遭受重创,在感叹天灾无常的同时,如何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本市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来,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覆盖所有郊区,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苹果、生猪、奶牛等23大类,是全国开设政策性农险险种最多的地区。

  市农业专家表示,目前本市郊区粮食、果树等部分险种的投保率不高,农民尚需提高风险意识,减少或避免因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