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单、收果、包装、发货、售后回访……6月,在广东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岭南佳果”信宜三华李迎来收获季,随处能见到人们围绕三华李忙碌的场景。
多家快递进驻小镇
三华李是信宜市的特色农产品,去年该市三华李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值14.5亿元,单项人均收入5100多元。三华李不但给果农带来了收益,也催热了当地的电商和快递市场。无数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围绕这颗小果实展开角逐。
据信宜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钱排镇微商电商已发展到51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多人。进驻该镇的快递物流有顺丰、邮政、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9家,80多个快递代理点遍布全镇各村。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一个山区县级市,有着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如何将这些农产品推销出去是困扰着当地一大难题,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这一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资本市场角逐“小李子”
微商,就是近年来该市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行业。一位多年从事三华李销售的本地商人甚至认为,微商俨然已成为打开三华李销路的主要力量,“一个人、一台手机就能完成整个销售过程。虽然个体微商的量并不会特别大,但是微商的数量恐怖得惊人。”
除微商之外,还有无数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企业。信宜市网商协会会长黎名洋介绍,协会于去年5月成立,目前会员已有100多家,会员以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企业为主。
“80后”凌增瑞就是其中一个。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广州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去年国庆期间回来创立了信宜市一村一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做本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刚回来一个月就通过电商平台卖了1.5万斤红薯,有3000多单,价格是本地市场价格的两倍多。”
电商巨头之一的京东也试图在信宜这块土地上分一杯羹。
今年4月,信宜市政府与京东集团签订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有:一是设立信宜市京东服务中心,二是设立京东帮服务店,三是每村招募一名业务推广员,四是设立京东信宜市特产馆,五是为信宜市特产基地授牌,并实现工业品农产品进京东全国经销体系。
除了电商企业,各大物流企业也在信宜这座山城角逐以三华李为主的农产品市场。二十多家快递公司在各个村还设了点。
在“试探”市场多年后,中国邮政也于今年6月加入三华李物流大军,为三华李提供全程冷链运输,增设了50多个三华李收寄点,还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和资费优惠政策,配置了多台冷链车辆直运珠三角,实现“24小时枝头到舌头”。
农产品电商三足鼎立
信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在介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时说,随着政府推动和社会资本的介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
“农产品电商作为一个风口,潜力依然很大。”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说,目前农产品电商的规模占总的农产品流通规模没有超过3﹪。
或许正是看中农产品电商的巨大潜在市场,各个互联网零售业巨头纷纷凭借自身优势平台强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目前主要呈现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足鼎立的局面。
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即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京东“农村电商战略”也在加速推进:一是计划开设“京东帮服务店”1000家以上。二是建成县级服务中心500个,招募乡村推广员5万人。三是与格莱珉银行战略合作,开展农村普惠金融业务。
苏宁则计划在5年内建立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
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规则
“农产品是不是上了网就能降成本?恐怕不是。”魏延安说,与大型批发市场相比,上网的农产品因其细碎、分散,物流成本并不低。既然这样,如何挣钱,只能高端化,高端化又面临信任危机。农产品还有非常麻烦的保鲜问题,有限销售时间很短,折扣率很高,储藏成本较大。
王炳南也指出,和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产品存在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成本偏高、效率较低等问题,这大大抑制了我国农村电商建设的发展速度。
魏延安表示,现在应加快推进适合于农产品电商的平台规则的设置,因为现在的一些规则不适合农产品,应该改变这种导致运营成本特别高、供应链拉得特别长的简单套用工业品的电商模式,加速进行农产品、客户、市场三者的细分。
[责任编辑:王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