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灵寿县:顺应市场调结构让乡亲快快富

2016年06月28日 09:2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顺应市场调结构让乡亲快快富

  ——河北省灵寿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纪实

  本报记者李杰

  灵寿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区丘陵占88%,平原仅占县域面积12%,是革命老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长期以来农业种植品种单一,经济效益差,农民收入低。

  “增加农民收入,首要是顺应市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让乡亲快快富裕。”日前,国家发改委驻灵寿县南寨乡马家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唐继发说。马家庄及周边广大贫困群众以种粮为生,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记者赴灵寿农村采访,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正如唐继发所言,努力从农业结构调整中实现脱贫致富。

  市场是导向

  “前年行情好,每斤5块多钱,去年才两三块钱。”在马家庄村葡萄园里,57岁的马伟成对记者说,原来村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除去成本所剩无几。2011年和几户乡亲一起开始试种植葡萄,经过几年摸索,种植技术慢慢成熟了,效益也逐年提高,可市场价格波动却引起他们高度重视。马伟成说,市场行情一好一坏,收入可谓天壤之别!

  “种葡萄比种小麦、玉米强多了。”同村的马玉辰说,他在自有和流转过来的28亩耕地里种植葡萄,在去年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每亩葡萄收入8000元左右,除去有机肥、浇水、加工、用工等费用3500-4000元,亩收入约4000元,还是比较划算的。

  与马玉辰相邻,农户夏去江正在自家桃树地里干农活儿。他说:“这一片的水果多是近销,种葡萄多了价格肯定下滑而且不好卖,因此俺就种了30多亩‘寿桃’,去年市场行情好,每斤桃批发7块钱,每亩产桃2000多斤,纯收入近20万元。”

  “广大农户的市场意识较强,虽说葡萄种植时间不长,但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马家庄村‘灵莹舍’葡萄获得了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并在第十九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了银奖。”灵寿县农业畜牧局干部李京介绍。食用菌行业也是这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群众开始食用菌栽培,经过近30年的发展,菇农种植技术成熟,不断调整出适应市场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食用菌品种,形成了“灵洁”等多个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品牌,远销广东等地。

  据李京介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该县一方面抓“整合”服务,统筹协调财政、发改、国土、林业、水务、扶贫、科技等部门涉农项目向基地集中投放、打捆使用,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抓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先后被授予“河北省食用菌之乡”“中国金针菇之乡”“全国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

[责任编辑:王亚静]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