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升本报记者张五四
开春以来,内蒙古赤峰市农村牧区种树种草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种树人的积极性来自‘看到了希望’。”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前岗台村党支部书记赵树锋介绍,镇里无偿给群众提供树苗,通过契约化的方式引导农民认领绿化地段进行造林,树木最终的收益归个人所有。这个办法激发了百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如今村里除了绿化街路和广场外,还建起了6个小型果园,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7%。
赤峰市绿化创新机制不仅体现在上述做法上,该市投入32.7亿元,在村庄、公路、厂矿园区和城镇周边区域造林39.82万亩。市里专门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旗县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今年的重点区域绿化面积达到往年的2倍以上,相当于全市人口每人种了9棵树。
种下树、谁受益、谁来管是个大问题。翁牛特旗与千里之外的鄂尔多斯市某大型企业合作,由企业承接敖包山公园和高速公路互通区的绿化。工程由旗政府组织设计,企业全额垫资负责购买苗木和造林,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造林结束验收合格后,按照双方约定的成活率,由政府按5∶3∶2的比例分三年将工程款付清。阿鲁科尔沁旗筹集到了城镇周边绿化的资金。旗里从蒙古汗廷文化公园中拿出368亩地,审批成为旅游商业用地,并设计出416户高档的家庭宾馆,每户以40万元左右的价格,面向居民招商建设,融资8000多万元。有了这笔钱,公园的绿化快速推进,目前公园内1000亩的彩色森林项目,已栽种树木12.8万株,完成了任务的88%。
本着一系列创新思路,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如何让农牧民看到绿化所带来的好处。今年,赤峰市在公路沿线建设经济林示范园,在镇村周边建设观光采摘园,在庭院内外建袖珍果园,发展经济林5万多亩,种果树330多万株,这种既能欣赏又有效益的绿化经济林,深受群众欢迎。绿化带苗圃化,是赤峰市重点区域绿化的一个创举。政府免费给百姓提供樟子松、云杉等树苗,由农民密植后来做苗圃,农户每年可以从中拿出一些苗木出售,又多了一条增收的门路。今年,翁牛特旗在重点区域引导1336户贫困户发展小型苗圃602处,引导635户贫困户发展果树1300亩,实现了生态建设与脱贫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王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