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北航90后团队打造新一代农用无人机

2016年05月31日 16:15 来源:中青在线 字号:       转发 打印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静时,它四脚触地,像一只伺机待发的野兽;起飞时,它平稳可靠,飞舞在农田上方播撒农药。与日本的顶级机器相比,这款专供农田播撒农药使用的无人机,只花费10%的成本,就可实现70%的效果。

  这一幕像科幻电影里未来农场的模样,实现者竟然是5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学生。他们相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对飞行器的前沿探索中受到一篇论文的启发,3年内设计出了大载重、长续航、低成本的工业级无人机,并创立了北京浩恒征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的投资,成了创新工场唯一投资的学生团队。

  浩恒征途创始人兼CEO初征说:“我们深爱蓝天,如果能够结合所学所能,亲手打造飞行器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是值得骄傲一生的事业。”

  当技术碰见市场 造便宜好用的无人机

  2009年,初征带着航空航天的梦想,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在这里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一起学习理论知识、一起动手实践并且时时关注行业前沿。

  大三时,MIT(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一篇关于变距飞行器设计的论文,这是当时无人机领域最前沿的信息,文中的飞行器创新的结构和卓越的性能吸引了这群从小就喜欢捣鼓机械的大学生:我们能不能做出来试试?

  看文献、买材料、动手做,他们把论文中的技术复原了。在当时还不算火爆的无人机市场环境下,这样一款产品除了酷炫和好玩,还能有什么应用?没有市场又没有研发经费,这些爱好者陷入了困境。

  转眼初征即将本科毕业,他响应团中央号召,远赴新疆一个边陲小镇开展扶贫支教工作。在新疆,初征第一次见到了广阔无垠的农田。这是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从未见过的场面,机械化作业的农场一望无际,开车一个多小时都见不到边。

  在这样大规模的农场,播种、耕种已经实现机械化,只有播撒农药还需要人力作业,既辛苦又没有效率。无人机植保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环节,可以提升10倍以上的作业效率,降低一半操作成本,配合农业低空遥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还可以实现对植被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评估,实现精准作业,降低农药施用量,提升附加值。

  虽然当地农场有人尝试使用粗糙无人机做的植保机,但动力为电池在田间充电不易,一次飞行只能作业几亩地,且价格昂贵。后来初征又看到内地企业到新疆宣传用汽油驱动的直升机,单次飞行可以作业几十亩并且单亩作业成本低、能够大幅提升农场经营效率,但动辄数十万元的价格让农场主难以接受。

  便宜又好用的飞机应该是什么样呢?使用汽油驱动,降低使用成本并且能够维持四旋翼尽可能简单的结构,降低机械和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实现这两者的纽带正是他们做过的变距飞行器!这就是多旋翼植保飞行器的未来。

  像有人在脑子里打了一个响指,初征一下子找到了未来技术的方向。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半夜打电话给团队另一位创始人贾泽浩。把最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和最接地气的方向结合,技术找到了市场,这事儿可行!于是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植保无人机领域,不断深入,历时一年研发出最早的油动四旋翼结构的原理样机。

  责任编辑:刘菁

[责任编辑:王亚静]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