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首  页特别推荐政策法规合作平台农业资讯农产信息统计数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专题视频

把现代管理注入农业

2016年05月31日 11:0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好伙伴薛涛、张露携手返乡创办家庭农场

  把现代管理注入农业

  薛涛和张露都是江苏人,读大学之前就是好伙伴。两人大学毕业后,虽然都找到了不错的单位,工作安稳,但是两人都有创业的念想。2013年,薛涛了解到国家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概念让他耳目一新,他很快就与张露进行了沟通。充分了解政策后,他们决定开办家庭农场。

  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自筹资金,于2013年底从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流转了200亩土地。土地流转合同为12年,每三年调增一次土地租金标准。其中150亩种植精品稻米、50亩种植精品蔬菜,成立了薛涛家庭农场。

  农场与江苏省农科院对接,采用订单销售模式。种植“南粳46”“南粳5055”水稻优质品种;种植西蓝花、黄瓜、西瓜、娃娃菜等无公害蔬菜10余种。 2015年销售农产品礼盒2000多盒、蔬菜50余吨,实现盈利25万元。农场长期工8人,季节工20余人,有效带动了入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场非常注重管理和营销策略。一是引进新品种,积极学习新技术,努力创造新模式。二是打造品牌,注册了“靓谷农情”商标,严格种植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保证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农产品的同时,也努力为周边的种植户树立一个标准化种植的样板。三是尝试“互联网+农业”,在第三方平台淘宝和微信上开设店铺,为将来形成O2O模式奠定基础。四是以农业休息旅游为基础,以游客带动产品销售,实现良性循环。五是探索“农场+公司”运营模式。为了规范财务管理,方便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影响力,注册成立了南京盛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薛涛说,“作为一名青年农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体会了太多的艰辛和困难,以后可能有着更多的挑战。但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现代化农业的大军,让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多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刘畅]

资料中心

花开两岸-别样野趣

  你吃过这么鲜嫩多汁的菠萝吗?你知道怎么…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